页面导航: 裕禾特产 > 福建特产 > 莆田特产 > 荔城特产 > 正文

荔城荔枝

2016-11-30 21:58 来源:裕禾特产网 特产关注指数:5178

荔城特产 荔城美食 荔城荔枝图片 荔城十大特产

荔城荔枝

  “荔城无处不荔枝”,这是1962年郭沫若来莆田时,有感所作“七律”《途次莆田》的首句,语意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荔城莆田的第一感觉。

  莆田何时种植荔枝,地方志没有明文记载,但邑人蔡襄在其《荔枝谱》中云:“宋公荔枝……世传其树已三百岁,旧属王氏。黄巢过莆,士兵欲砍为薪。王氏媪抱树号泣,愿与树偕死。巢怜之,遂不伐。”据推断,此权植于蔡襄撰谱之前300年,约与杨贵妃同时。可见莆田地之荔枝种植,早在唐时已有了。这棵“宋公荔枝”,俗称宋家香,至今尚存,并被列为文物保护古树。

  荔枝又称丹荔、大荔枝、锦荔(《中国土特产辞典》,《本草纲目又称离枝》。)载:“此果若离本枝,一日色变,二日香减、三日味变,四五日外,色香味皆尽矣。”离枝一名大概由此而来。莆地离枝(荔枝)按科学分类,属无患子科。常绿乔木,羽状复叶,小叶革质,披针形。花绿白或淡黄色。果如初生松球,外被鳞片,而有绉纹,初为绿色,熟时转为红色,果肉淡如玉,味极甘美。品种甚多。

  莆田荔枝,色香味俱全,所以自古以来,就博得人们的喜爱。曹学全《荔枝歌》云:“海内如推百果王,鲜食荔枝终第一”。苏东坡云:“日啖荔枝三百棵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宋徽宗也有《宣和殿荔枝》歌:“密移造化出闽山,禁御新栽荔子丹,玉液乍凝仙掌露,绛苞初结水晶丸。酒酣国艳非朱粉,风泛天香转蕙兰,何必红尘飞一骑,芬芳数本座中看。”从上引诗文中,不难看出。上自帝王,下至文人学士,对荔枝的喜爱程度了。不但如此,古时有人因爱虎而画虎,称之为“虎痴”(溥仪兄),而莆邑人宋珏却称“荔痴”:“性好嗜荔,日可千余,古今善啖,无有出其右者。尝作美人啖荔图满百身,啖者之状即殊,所啖荔各复异。末后并系以诗,色色精绝。每遇荔子胜会必取自随,至则咸展玩焉。”(《闽小记》)古时莆田,还有荔枝风俗:如“称妇人艳丽者,必曰似一品红状元香。其肌体称莹洁者,则曰似擘后荔枝。称丰满者,则曰似焦核荔支。”“凡亲戚及儿童相过问者,必赠以状元香数枚,盖取状元第一之义也。”更有人取荔子“悬之帷帐窗屏间,闭户垂帷,历久方启。启时,则满室皆作荔支香矣(《闽小记》)。”

  荔枝还可加工成荔枝干、荔枝罐头、荔枝果法、荔枝蜜饯、荔枝酒等,并可入药。据《本草纲目》开,它的果实“能止渴,益人颜色……通种、益智、健气”;壳能治“痘疮出发不爽快……又解荔枝热”;核能治“脾痛不止,妇人血气,疝气颓肿,阴肾肿痛,肾肿如斗”;花和皮根能治“喉痹肿痛”。壳和根还可提取栲胶;木质坚实,可作家具。人誉之满面身皆宝,并非称虚传。

荔城荔枝相关问答

©版权声明:本文来自网友分享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、有效性负责。

马上分享到

荔城荔枝评论 510

需要登录才能评论,马上注册

0/140

  • 大家都评论
  • 增城市荔城中学
  • 香港荔枝角服装批发
  • 深圳南山荔枝
  • 黑暗荔枝作品
  • 花岗岩荔枝面
  • 增城荔城二手房
  • 荔枝tv爱奇艺
  • 作者黑暗荔枝的照片
  • liji885572014-04-17 13:28

    鹅蛋荔,其实没有鹅蛋那么大,只是比一般的荔枝要大很多,一斤决对不超十个
  • 02786953am2015-05-05 18:10

    不是。当时的保鲜技术梁广的荔枝到了就已经烂了。
  • 吴绍高2013-06-19 23:59

    我这儿号称荔枝之乡,有荔枝之城的荔城,从未有过这样的吃法···楼主···
  • KINGword3600922011-07-14 10:33

    光辉家具旁有一大果园,可以摘,坐2路车广州丰田店下车即到
  • wf3602056122013-09-23 15:04

    我在荔城 这里最多的是桂林 荔枝 枇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