页面导航: 裕禾特产 > 江西特产 > 抚州特产 > 崇仁特产 > 正文

苔洲扭扭龙

2016-12-17 11:04 来源:裕禾特产网 特产关注指数:925

崇仁特产 崇仁美食 苔洲扭扭龙图片 崇仁县十大特产

苔洲扭扭龙

  崇仁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盛行,仅灯彩就有几十种,如龙灯、荷灯、船灯、花灯、狮子灯、蚌壳灯、板凳灯、草龙灯、扭扭龙等。其中,扭扭龙比较奇特、少见。

  扭扭龙是崇仁相山镇苔洲村所特有的一种民间灯彩,以舞动时龙体会颤动和扭动而得名。因由一人操作,故又名独龙。

  扭扭龙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,据传大约是在清同治年间起源于进贤县李渡镇龙潭村,不久便销声匿迹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,已由该镇迁居崇仁的老艺人盛天筹,在县文化馆干部的配合下,根据传说,挖掘和整理出这一鲜见的灯彩形式,使之重现人间。

  传说过去龙潭村的龙潭内潜居着一条水龙,村外一座叫焦炭石的古洞内则盘踞着一条火龙。一天,村南珠山上空有一颗巨大的彩珠从天而降,落入龙潭中。水火双龙为获此彩珠,在潭中激烈拼搏争斗,掀起狂涛,大水涌出潭口,淹没田地,冲毁村庄。村民们不甘忍受其苦,请来道士作法,祈求双龙离潭入海。无奈道士法术不高,作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,才求走了水龙,而火龙依然在潭口吞吐彩珠,制造水患,祸害百姓。此时村民们想出办法,依照火龙的模样,用禾草扎了一条龙并插上香烛,派青壮年举着,在村里村外游走,而后来到河边,点火焚烧,请它借水道回归大海。说也奇怪,经此闹腾后,龙潭竟然平静下来,不再危害百姓。从此后,每逢新春,人们就扎龙祭祀,祈求平安。后来村里一些稚童,觉得有趣,便砍竹破篾,扎起小龙,并在龙腹下绑上两根木棍,由一人双手举着,到邻村舞玩,讨取蜡烛炮仗。大人们受此启发,遂做了两条更小的龙仔,安在它的头尾之上,形成大龙背小龙之势,同时改两棍为一棍,绑在龙腹中段,供人操动,扭扭龙便由此诞生。

  起始,扭扭龙多是二龙一珠,三人配合,跟随大龙灯进行表演,元宵后亦同大龙一起在河边焚烧。后来,扭扭龙逐渐脱离大龙单独活动,演变成一种独立的灯彩形式。

  扭扭龙制作精细,系在一根木棍上用竹篾扎成一大二小三条龙,互相间都用细绳连接,表演者手擎木棍上下舞动,使三条龙的龙体产生颤动扭动、活灵活现的效果。彩珠亦可用竹篾扎成球体,嵌在装有半圆铁匝的木柄上,使之舞动时可以上下转动。

  扭扭龙的表演不受场地限制,多则数龙数珠,少则一人一珠。苔洲村的演出是四龙二珠,在欢快的锣鼓声中,二珠引四龙次第登场,运用“圆场”、“矮子步”、“游龙”、“扭龙”、“转珠”、“跳步引龙”等各种步法和动作,使得珠翻龙跃,生机勃勃。

  扭扭龙的伴奏音乐,除开场时只用打击乐外,其余都配以吹奏乐,舞至情浓处,还加上喝彩、祝愿性的合唱。锣鼓点以[单台]为主,伴以[彩灯头]、[划龙船]、[慢长锤]。吹奏乐则用[卖棉纱]、[卖布]、[洞房]、[接妹]、[探妹]等民间曲牌,旋律通俗流畅,节奏明快跳跃,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。

  苔洲村表演的扭扭龙在1984年前后开展的民间舞蹈普查时被录像上送至省、地文化部门,引起有关专家的重视,被收入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》江西卷。

苔洲扭扭龙相关问答

©版权声明:本文来自网友分享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、有效性负责。

马上分享到

苔洲扭扭龙特产新闻

苔洲扭扭龙评论 741

需要登录才能评论,马上注册

0/140

  • 大家都评论
  • xxnnp2014-12-13 19:07

    未到苔洲村,远远可看见村口有座古堡式建筑物,尽管建筑物上已装饰了当代标志,这就是苔洲村别具一格的祭祀性灯彩活动---“板凳龙”,又称“扭扭龙”、“
  • JIE120910292010-04-22 20:45

    扭扭龙”,又叫“板凳龙”、“板灯龙”、“独龙”、“板凳灯”、“桥灯”等苔洲板凳龙原来不长,只有数十米。近些年来,富裕了的村民不断扩大板凳龙的规模
  • xmxylyau2012-01-17 19:30

    扭扭龙(独龙);民间灯彩;相山镇苔洲;一人一条龙 荷花灯;民间灯彩;特色道具、舞技 八仙舞(跳八仙);民间舞蹈;巴山镇前河、里河、詹家三村;特色傩舞,值得深度
  • uzzbrgifl2010-05-04 14:46

    我县被批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有,相山镇林头村的《板凳龙》,相山镇苔洲村的《扭扭龙》,礼陂镇的《荷灯》和白露乡的《十翻锣鼓》。其中相山镇林头村
  • cptdpmif2012-01-14 00:55

    扭扭龙(独龙);民间灯彩;相山镇苔洲;一人一条龙 荷花灯;民间灯彩;特色道具、舞技 八仙舞(跳八仙);民间舞蹈;巴山镇前河、里河、詹家三村;特色傩舞,值得深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