页面导航: 裕禾特产 > 陕西特产 > 咸阳特产 > 彬县特产 > 正文

彬县大觐枣

2016-12-15 14:49 来源:裕禾特产网 特产关注指数:6029

彬县特产 彬县美食 彬县大觐枣图片 彬县十大特产

彬县大觐枣是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的特产。彬县觐枣的特点是果形美观,形若长卵,果实特大,色如红棕,富有光泽,皮薄核小,肉质细脆,味甜甘美,营养丰富,干鲜皆宜,产量高。为全国枣树的优良品种之一。

  彬县觐枣,素以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闻名遐迩,是久负盛名的陕西名产。

  彬县觐枣,别名吊枣,主产于陕西省彬县境内的泾河及其支流水帘河和高渠河两岸,海拔800~1000米范围。

  彬县觐枣的特点是:果形美观,形若长卵,果实特大,色如红棕,富有光泽,皮薄核小,肉质细脆,味甜甘美,营养丰富,干鲜皆宜,产量高。为全国枣树的优良品种之一。还被历代官吏选为向帝王宫廷进献的贡品,故称“觐枣”。鲜枣吃起来格外香甜,有的人吃得打饱嗝了,还经不住它的吸引。“庭前八月枣梨黄,一日上树能千回”。吃了彬县觐枣,对诗圣杜甫何以写下这样的句子就不难理解了。

  彬县觐枣营养十分丰富,味极甘甜,平均果重32.1克,最大的单果犹如鸡蛋,重达50克以上。故有“八个一尺,十个一斤”的说法。可食部分达97.6%,干制率35%~50%,可溶性固体物质含量达19.9%,鲜枣含糖量20.59%,含酸量0.21%;干枣含糖量65.28%~79.22%,含酸量0.79%~1.21%。含蛋白质1.2%,脂肪0.2%,还含有较多的钙、磷、铁和维生素A、B及芦丁等药用成分,尤以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,每百克含量高达3 80毫克,比柑橘高10倍,比苹果高80倍,居百果之首。有“活维生素丸”之称。它润心肺,补五脏,止咳嗽、治虚损、益气安神,素被民间视为补气食品,治卒急心痛尤显佳效。《海上方》诀云:“一个乌梅两个枣,七枚杏仁一处捣。男酒女醋送下之,不害心疼直到老”。古方所用红枣,依惯例皆写为大枣。《本草汇言》载述:“龙潭方治惊悸怔忡,健忘恍惚,志意昏迷,精神不守,或中气不和,饮食无味,百体懒重,肌肉赢瘦。此属心、脾二脏元气亏损之症,必用大枣治之”。红枣亦能防治贫血、紫癜、妇女更年期情绪烦燥。

  彬县觐枣可以加工成枣脯、乌枣、蜜枣、醉枣、罐头,还可制作枣酒、枣泥、枣醋、枣糕、烟用枣精等滋补佳品。人们逢年过节,婚嫁喜庆,更爱以枣作糕点配料,或作礼品相馈赠。

  彬县觐枣栽培历史悠久,早在《诗经•豳风篇》中就有:“八月剥枣,十月获稻”的诗句。豳指现今陕西彬县、旬邑一带。可见,远在3000年前的先周时代,收枣种稻已成为当地的重要农事活动。唐代彬县大觐枣已驰名关中,享誉长安,并以作为供祭的水果和馈赠亲友的礼品离故乡,在各省安家落户。并通过“丝绸之路”,它被带到波斯、地中海沿岸。明代成为宫廷贡品,上献皇帝。有诗云:“百年生聚滋更始,七月豳风未可忘。喜杀故园梨枣在,熟时还要上公堂。”后又传入日本、东南亚等地。60年代,彬县觐枣开始出口日本、香港、东南亚、欧洲各国。每出口1吨枣,可换取外汇2000~3000美元,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。

  觐枣是彬县的“骄子”,现已成为彬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。枣的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很大。近年来,为了提高产量,提高质量,彬县在部分村积极发展矮化品种,已取得成效,彬县高渠村大棚枣园,最适合旅游采摘。

彬县大觐枣相关问答

©版权声明:本文来自网友分享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、有效性负责。

马上分享到

彬县大觐枣特产新闻

彬县大觐枣评论 47

需要登录才能评论,马上注册

0/140

  • 大家都评论
  • 陕西咸阳彬县旅游
  • 陕西彬县特产
  • 彬县香庙镇奇埠村
  • 西安到彬县火车时刻表
  • 陕西彬县灭门案
  • 7.27828E+112011-10-03 00:49

    彬县大觐枣分布面积,主产区在泾河川道。彬县目前有大觐枣面积1.2万亩,年产量1000吨。彬县大觐枣是食用、药用的佳品,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品。
  • 路上有情郎2013-02-04 14:28

    彬县梨枣木工艺制品坚硬光滑,色泽鲜艳,表面抛光,手感细腻,物美价廉,是馈赠远方亲朋好友的佳品。 大觐枣 彬县地方名特果品。在彬县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。《诗·
  • 2527737202015-01-15 13:14

    彬县大觐枣分布面积,主产区在泾河川道。彬县目前有大觐枣面积1.2万亩,年产量1000吨。彬县大觐枣是食用、药用的佳品,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品。
  • kqjlope722011-03-12 21:07

    彬县大觐枣分布面积,主产区在泾河川道。彬县目前有大觐枣面积1.2万亩,年产量1000吨。彬县大觐枣是食用、药用的佳品,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品。
  • 杨易痕2014-03-19 10:59

    “百年生聚滋更始七月豳风未可忘喜杀故园梨枣在,熟时还要